党史学习教育 | 三部《简史》选学(十九)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建党100周年学习三部《简史》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四史”的宣传教育,引导我院师生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银河集团9873com学党史专栏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简称三部《简史》)为学习重点,辅助大家学好历史、用好历史、学用结合,有力促进学史视野更开阔、明史脉络更清晰、思史理解更全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选学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这10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因为政治文明是我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在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党中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体系管理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推广,各项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如果说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我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那么文化建设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则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也正是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华夏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强大的,虽说进入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极大地冲击了华夏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们用飞速发展的成绩,找回了遗失已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理解也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事实证明,无论是推进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人权,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努力,必须要从这个环节入手,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总是挥舞人权的大棒来指责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当中存在的所谓的错误,但是公道自在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深化改革和保障人权方面所做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大党,勇于革新和自我批判是我党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法宝,在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我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绩,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依靠我党勇于革新和自我批判的精神来解决的。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到了充足的保障,我党在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历史和现实均证明一点,那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中国发展,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真正地维护好14亿中国人民的利益。

在新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将会遇到新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做好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能够得到保障,文化自信之路就能够走的长远,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早日实现。

02《改革开放简史》选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断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习近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开对“药方子”,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拔掉“穷根子”。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标志着我国扶贫方式的重大转变。

伴随着精准扶贫的贯彻实施,我国扶贫攻坚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围绕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 “六个精准”,对于“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程等具体解决方案,吹响了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锋号。

这一时期,通过加强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快速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改变了贫困地区整体面貌。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识别和贫困退出、扶贫项目实施,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锻炼了机关干部,培养了农村人才。截至2017年底,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3.5万名,驻村干部278万人次。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为了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推进,党中央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截至2017年1月,东部有267个发达县市区与西部390个贫困县结成对子,促进了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到2017年底,全国有4.62万家民营企业帮扶5.12万个村,投资52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捐资 109亿元开展公益帮扶,带动和惠及6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就首次明确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 ”规划时再次强调了这一任务。围绕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点方向,并先后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有力推动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已超过4亿人。

03《社会主义发展简史》选学

苏联模式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而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却实现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重大转变。在党的八大前夕,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并在此后带领全国人民对走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由于1957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向“左”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的目的并未根本达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桎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银河集团9873com - 银河娱乐app官网登录 院长信箱:gaowenli001@126.com   电话:0455-8301205